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碑帖的珍貴

碑帖的珍貴
      要講碑帖的珍貴,可以先聽寇培深收藏《虞恭公碑》的小故事。寇培深小時候就被規定要天天寫書法,寫完就放在爺爺的桌上。因此,他對各家碑帖都很熟悉。大陸淪陷之後,他落難來到台灣,後來又赴日本求醫多年。一次,他在二手書店看到《虞恭公碑》,修碑痕跡少,可以見到歐陽詢圓筆、方筆的變化,如獲至寶的抱回家。多年之後,他又從日本回到台灣,當時就只帶了《虞恭公碑》隨行。
      中國書道傳習學會理事長陳曉珍表示,當初準備出版《中國書道傳習彙編》之時,中國書道傳習學會同仁討論是否需要點掉石頭崩掉的痕跡,最後大家決定保留最原始的樣子,因此這個《虞恭公碑》版本是以最自然的面貌重現江湖。她表示,古代碑帖十分珍貴,以歐陽詢為太宗寫的幾個碑為例,都有人員看守,即使年代久遠無人看守,後人也不知道石碑在哪裡。換句話說,一般人是拿不到好版本的,幸運者拿到的可能是翻了不知道第幾次的的帖子。而在清朝之後,碑學才開始盛行。
      中國書道傳習學會理事長陳曉珍表示,筆法有:方、圓、提、按、使、轉,從中可以變化出無窮,因此在看碑帖的過程,非常有樂趣,這也是收集這套書的另一種興味。(口述‧陳曉珍╱紀錄‧謝欣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