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寇培深老師年譜

寇培深老師年譜

寇培深老師於上海大學時期照片
先生於民國34年隨故總統嚴家淦先生來臺,主持北部港灣重建業務,民國43年移居日本,以書畫之名、鑑賞之精,享譽東瀛,被譽為「東洋第一書法大家」及「台灣的國寶」。當西化思潮席捲臺灣之際,先生棄絕一切,返臺薪傳書畫,是集書畫教育家、書畫家、書畫理論家、藝評家、收藏家於一身的藝術家。

1919 民國8年、1歲
      農曆正月十二日生於山東省青州市(古稱益都),乃青州世家。祖父研青公,為清甲辰翰林,學識淵博,精書畫、富收藏,專研律法,曾受聘日本法政大學主講清律法七年;乃父顯庭公能嗣家學,督教頗嚴;母唐淑芳,系出名門;外祖父沁眉公曾任海牙會議中國代表,爭取膠州灣歸還中國。兄妹四人,先生行長。

1922 民國114
      啟蒙,由研青公親授四書、五經、春秋、左傳、史記等。直至九歲,均在私塾受教。先生天資聰慧,凡所讀經書,過目成誦,皆有所會通,人稱小神童。

1923 民國125
      隨研青公習書法,臨虞恭公碑、雲麾將軍碑、顏真卿、柳公權等。研青公收藏充棟,先生隨旁曬書畫、學鑑賞、辨真偽,識見日增。

1927 民國169歲
      研青公病逝,舉家遷居青島,入讀西鎮小學。隨二舅唐璞(名建築家,曾任重慶大學校長)、表哥金知人研習鄭文公、楊大眼、張遷、二爨、南北二銘、石鼓,以及聖教序等碑帖,根基深植。校舍題字榜聯,每由師長抱之現場揮毫。

1931 民國2013
      入德國同善教會在華所辦私立禮賢中學接受西式教育。在學六年,師王學嘉以其微薄薪資之大半購碑帖贈先生,促其臨摹,並鼓勵先生棄工程學藝術。每憶及此,先生感懷良多。
      先生在校甚為活躍,舉凡書法、繪畫、篆刻、桌球、足球、籃球,乃至京劇(擅長黑頭),靡不精通,書畫尤為出類拔萃,甚得師長賞識。事隔廿餘年, 同班同學蔣君宏教授赴德拜訪昔日校長蘇保志(SEUFERT), 憶及往事, 年邁校長只記得寇培深一人

1936 民國2518
      與那畹蘅小姐訂婚,恭請世界知名學人─中國首任觀象局局長蔣丙然福證。

1937 民國2619
      禮賢中學畢業後,與同學劉之俊同考取燕京大學,旋因七七事變,北京情勢危急,倉促攜燕大入學證回返青島大學借讀。
      復因戰亂,再轉往上海大同大學,先讀化工系,後轉土木系,與陳哲霖(陳立夫之侄)結為患難好友。上海保衛戰起,又轉赴廣東中山大學就讀。因婚變氣極成疾,離校至衡陽療養。中大高一班學姊劉月端因戰事受阻於途,聞先生亦在衡陽,乃留居衡陽照顧先生,自此情愫日深,終結連理。先生雖在病中,學業並未荒廢,病稍癒,即返校參加畢業考,竟名列前矛。

1943 民國3225
      中大畢業後,於戰亂中跋涉千山萬水,經數月始抵重慶。沿途目睹日軍種種暴行,極為悲憤,乃將所見繪成流亡圖,以抒心中積憤,惜畫作遭火劫,悉數焚毀。抵重慶後,出任青年女子農校校長。

1944 民國3326
      離開農校,任職資源委員會。

1945 民國3427
      抗日戰爭結束,隨嚴前總統家淦先生來台辦理接收。初任交通處港灣科科長,旋調基隆港務局工程師,後升任蘇澳港主管、花蓮港代局長等職。

1947 民國3629
      二二八事件,因先生操守清廉,平易近人,深受民眾愛戴而善加庇護,未受波及。

1948 民國3730
      先生任事認真,事必躬親,因修港工程,長年浸泡海水中,致罹患嚴重風濕症而請辭,改行業商。

1949 民國3831
      先生母親攜其小弟由台搭船返回青島故居,詎料大陸局勢逆轉,父母因而滯留大陸,此後未再相見,此為先生畢生之痛。

1954 民國4336
      為探尋父母及治療風濕,舉家移居日本。後輾轉獲悉父母音訊,乃不時匯款,聊盡人子心意。
自民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止,十六年間,在日經營貿易、飯店。飯店位居東京御茶之水,是政商學宴客之所,雖三歷火劫,俱於灰燼中重建。先生與學生論書時,曾笑稱其一生所長:做菜第一,唱戲居次,畫梅第三,書法最末。
      先生忙於商務同時,未忘書畫創作,並傾力收藏中國古代字畫精品計數千件。受家學耳濡目染,先生鑑賞真偽,立論具懾服力。此外,在此期間結識了影響他在書畫藝術方面至深且鉅的馬晉三、陶萃權、王克昌、梁國裕等諸先生。
      書畫之創作,在日本政經界、僑界頗具盛譽。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田中角榮、幹事長二階堂進、藏相渡邊美智雄、文相藤尾正行、農相大野明、眾議院議長福田一、環境長官鯨岡兵輔等,俱以求其墨寶懸飾辦公室為榮。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於連任閣揆時,即立於先生所贈榜書協和時中下演說,先生在日,書名益盛。

1955 民國4437
      於東京結識名畫家溥心畬先生、張大千先生,談書論畫,甚為投契。先生作陪遍遊日本名勝古蹟,認天橋立為最佳。

1960 年代,寇培深平和飯店裡的一張自作山水壁畫,自題詩:無情兩度火,人生萬重山,何日身輕後,遊戲筆墨間。

1960 年代,寇培深於平和飯店辦公。

1960 年代,寇培深與樂恕人。
                                                           
1969 年,由寇培深長公子攝影闔家照。

1970 民國5952
      長子車禍喪生,先生心灰意冷,乃將事業交予次子經營。返臺,專事書畫創作,並教授書法,肩承文化薪傳之重責大任。
      結識丁治磐、臺靜農、劉延濤、王壯為、姚夢谷及六六畫會成員吳平、周澄、馬晉封、李大木等書畫界名流。其中尤以姚夢老對先生有如伯樂之於千里馬,時相探古論今,先生書藝由是突進。
      同年認識陳曉珍小姐,日後先生詩書畫有成,多得其助力。

1970 年,寇培深與妻女參觀日本大阪舉辦的萬國博覽會。
1977 民國6659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清末民初名家對聯收藏展。

1978 民國6760
      應聘日本東亞學院教授書畫。
      因糖尿病引發視網膜出血,左眼失明。

1979 民國6861
      由陳曉珍小姐陪同至日本九州太宰府、陸中海岸、伊豆半島、京都、大阪等地寫生,此時作品署名為泰山
      先後在大阪、蘆屋、中國飯店、山王飯店舉行個展,甚獲好評,展後至伊豆半島熱川溫泉靜養半年。
      是時,仍遍遊日本梅林、梅園、梅圃,觀賞梅之千姿萬態以為創作題材,並刻「賞遍天下梅花」印一方紀念。

1979 年於山王飯店書畫個展,寇培深與馬晉三(中)、陶萃權(右)合影。

1979 年於山王飯店書畫個展,贈(墨如雷)給藏相渡邊美智雄(左二)。

1979 年於山王飯店書畫個展,寇培深與馬樹禮(左)、陶萃權(右)一同觀展。

1980 民國6962
      右眼出血,張大千先生建議返臺治療,並推介榮總眼科主任林和鳴大夫診治,病情大有改善,由幾乎全盲,至能見三步之遙,兩人遂結為好友。
      於日本原宿會館舉行書畫個展。

1980 年與張大千、郎靜山(右一)、陶萃權(右四)、陳曉珍(左一)於摩耶精舍同觀畫冊。

1980 年,寇培深、陳曉珍與張大千於摩耶精舍合影。

1981 民國7063
      於國立藝術館舉行在台首次書畫個展,隨即於日本BE研究所舉行書畫個展。

1981 年於歷史博物館書畫個展,張大千佇足觀賞
1981 年,寇培深與張大千於摩耶精舍。

1981 年,寇培深於安斯居,牆上弘一法師對聯為其藏品之一。

1981 年於國立藝術館書畫個展,張穀年(左)前來觀展。

1982 民國7164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書法個展。受託以中華民國代表名義至美國白宮致贈雷根總統及參眾兩院各一幅巨梅圖。
      因趕畫作,三晝夜不眠不休,導致眼底出血,醫師告誡須善自調養,遠行恐有失明之虞。
      惟先生仍堅決親赴白宮送贈巨梅圖,美方由眾議員麥唐那代表接受,圓滿完成國民外交之任務。
      返臺後,接連帶領學生遠赴台南香蕉山梅嶺,觀賞百年臥梅奇姿,因勞累過度,眼底大量湧血,半年不能作畫。
      於日本熱海修善寺舉行書畫個展。
      獲僑委會頒贈海光獎、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頒贈特別貢獻獎。


1982 年於歷史博物館書法個展,寇培深(左二)與黃君璧(中)合影。

1982 年寇培深(左)、陳曉珍(中)於歷史博物館書法展,張大千抱病觀賞。

1982 年,寇培深(右)、陳運通(左)於歷史博物館書法展,黃君璧(中)前來觀展。

1982 年,寇培深與張大千於摩耶精舍。

1982年,寇培深(右二)、陶萃權(右一)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致贈美國雷根總統暨參眾兩院巨幅梅畫,由參議員麥唐納(左二)代表接受。

1982 年台北安斯居畫梅。

1983 民國7265
      於日本全國經聯舉辦書畫個展,應聘為經聯講師,主講中國藝術、哲學及美學,同場講學者有福田一氏、宮澤喜一氏、鈴木治雄氏、川上哲郎氏等。
      與姚夢谷等至臺東各社教團體,示範揮毫。

      受邀至國立歷史博物館書法班講授書法。

1984 民國7366
      榮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獎(書法類)。
      元月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梅畫個展。
      十一月於日本京都美術館舉行書畫個展。

1984 年於歷史博物館梅畫個展,寇培深(左二)、陳運通(左三),與劉延濤(右一)等人合影。
  
1984 年,榮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獎,由總統嚴家淦頒獎。
1984 年,歷史博物館梅花展,陳立夫頒贈文化復興獎。
1984 年,榮獲國家文藝獎後,副總統謝東閔召見於總統府。

1984 年11 月,寇培深(左三)與翁倩玉(右二)等於京都美術館寇培深書畫個展中合影。


 1984 年,馬晉三(左)、景嘉(中)、寇培深(右)、陳曉珍(後)於馬晉三家聚會同歡。

1984 年11 月,寇培深(左二)、行德友太(左三)與翁倩玉(右二)、行德哲男(右一)等人於京都美術館寇培深書畫個展中合影。

1984 年11 月,寇培深(左二)與翁倩玉(右二)等於京都美術館寇培深書畫個展中合影。


1985 民國7467
       受聘出任歷史博物館書畫評審委員、評議委員、全省美展評審委員及中華民國畫學會秘書長等職。
      二月於日本西武美術館舉行書畫個展。
      六月創立中國書學苑(中國書道傳習學會前身),志在傳承書畫。
      九月於日本小松西武美術館舉行書畫個展。
      舉辦全國梅花巡迴展。

1985 年2 月, 西武美術  館寇培深梅花書法展寇培深(左三)與王貞治(右二)合影。

1985年2月, 西武美術館寇培深梅花書法展寇培深(背對者)與翁倩玉(右)談藝。

1985 年2 月,西武美術館寇培深梅花書法展。

1987 民國7669
      應邀至田家炳文教基金會書法班授課,並舉辦學生習作展,為加強習作旋將該書法班改由田家炳文教基金會與中國書學苑合辦。
      應聘至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講授書學,至八十年再度中風方止。

1987 年,中國書學苑師生展,傅狷夫(左)前來觀展。

1988 民國7770
      年初於日本原宿會館舉行第二次書畫個展。
      九月應北京中國畫研究院之邀舉行書法個展暨專題演講,另與名畫家吳作人、何海霞、鄧琳(鄧小平之女)合繪梅花一幅。
      贈鄧小平先生赤壁懷古六扇屏字。
      十月與田家炳文教基金會董事同遊香港,參觀田氏企業。
1988 年於北京中國畫研究院梅花書畫展,與吳作人、何海霞等人合影。

1988 年,北京個展與何海霞(左一)、陳樹人(左二)等合影。

1988 年,北京個展與范曾合影。

1988 年於北京中國研究院梅花書畫展與鄧琳(左)、何海霞、吳作人等合繪畫作。

1989 民國7871
      二度與田家炳基金會董事長、董事赴琉球旅遊。
      帶領中國書學苑學生及眷屬暢遊拉拉山森林區。

1990 民國7972
     於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與田家炳基金會合辦中國書學苑師生書法聯展。

1990 年,中國書苑師生新春團拜。

1991 民國8073
      受聘全省美展委員會評議委員,直至仙逝。
      獲資深文藝工作者獎。
      二度中風,左半身癱瘓,眼底出血,幾近全盲。
      在又盲又癱狀況下,仍亟思創作書法以自娛娛人,臨筆之際,每需由人攙扶始可站立;起筆亦需由人扶手落筆,歷時三年半,此期作品署名「盲叟」。直至完全無法站立,才轉而寫詩。兩三年間,詩作逾千首,大多口述,由陳曉珍小姐紀錄,偶爾嘗試自行書寫,惟字跡重疊扭曲,多不成篇。詩作由鄭文惠教授主編,並委交田家炳文教基金會、中國書學苑發行,文史哲出版社出版。

1992 民國8174
      於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與田家炳文教基金會合辦師生書法聯展。

1993 民國8275
      於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與田家炳文教基金會合辦師生梅畫聯展。

1994 民國8376
      於台北縣新店市三民路創設「泰山堂」,以方便中國書學苑同學集會研習書學。
1996 年,中國書學苑師生新春團拜。

1998 民國8780
      五月三日因糖尿病併發症仙逝。

2001年,寇培深逝世三週 年,於歷史博物館心跡雙清書畫紀念展,中國書苑同學合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